歷時一年多,在文保人士崔金澤提出的末代帝師陳寶琛的舊居靈境衚衕33、37號院文物認定申請,終於被西城區文委認可。
  昨天上午,崔金澤收到了西城區文委的文物認定公函,將陳寶琛舊居認定為不可移動文物。這是本市首個公民依照法定程序要求政府進行文物認定並實施保護的成功案例。
  《法制晚報》多次報道見證此事。
  現場一年多的等待有了結果
  昨天一早,崔金澤同往常一樣來到單位上班。他心情非常激動,因為他馬上就要收到一個快遞。上午9時許,他從快遞員手中接過一個大口袋信封,但並未著急拆封,而是等著一位紀錄片導演和《法制晚報》記者的到來,一同見證"歷史性的時刻"。
  到了中午,崔金澤小心翼翼地拆開信封,抽出一張《不可移動文物認定表》,雖說就是一張輕薄的A4紙,但對於崔金澤來說卻無比厚重,這是對他一年多嘔心瀝血的珍貴回報。
  拿著這張A4紙,崔金澤反覆閱讀,平日不苟言笑的他,露出了鮮有的微笑。他說,他會永久珍藏這張表格。
  在這份由北京市西城區文化委員會回覆給崔金澤的《不可移動文物認定表》當中,介紹靈境衚衕33、37號院現在的產權單位是北京鐵路局,用途為職工宿舍,認定兩座院落為"清-民國"時期的傳統四合院建築。
  最為關鍵的是,兩座院落被依法認定為"不可移動文物"。也就是說,靈境衚衕33、37號院成為了文物保護單位,有了法定意義上的"護身符"。
  昨天中午,崔金澤為此發了一條微信朋友圈:祝賀靈境衚衕33(清末帝師陳寶琛舊居)、37號院文物認定成功。對於北京城來說,它們也許只是兩處無關痛癢的"大雜院",但對於我的人生來說,卻是前30年不負我心的最好註腳。這既是少有的公民嚴格依照法定程序,在已經開始動遷後要求政府進行文物認定並實施保護的成功案例,更是給自己近乎固執的前半生畫上的一個完滿句號……
  今天上午,記者來到靈境衚衕陳寶琛舊居,發現這裡尚未掛上文保的標誌牌。
  講述多次走訪拍攝千餘張照片
  清末帝師陳寶琛舊居靈境衚衕33、37號院,被官方認定為不可移動文物,其中飽含了中國古跡遺址保護協會、北京文物協會會員崔金澤的心血。
  2013年初,西城區靈境衚衕33號院古宅及西皇城根歷史街區啟動拆遷改造。這讓崔金澤非常焦慮:"我害怕一覺醒來,那些精美的建築便成了廢墟。"
  為做考證,他兩次走訪北京市檔案館,查詢民國時期的戶籍檔案、細讀了所有該院落髮生過案情的卷宗;併在西長安街派出所、查詢門牌號碼的變更,現場拍攝了1000多張照片。
  崔金澤經考證發現,末代皇帝溥儀之師陳寶琛在京的舊居,就藏身於靈境衚衕。但在國家文物局官方出版物的記錄中,其具體地址為19號院,崔金澤經過嚴謹的考證,確定33號院才是正身,且由於過去的認定錯誤,33號院一直沒有文物身份。
  2013年3月,崔金澤將相關的考實及文物認定申請,遞交到西城區文化委員會,官方表示將會組織專家進行論證。
  本報同樣對此事進行了多次報道,推動文物認定工作。2013年4月2日,本報《末代帝師家住靈境幾號?》報道刊發,對末代帝師舊居究竟在何處進行報道,此後又多次關註此事。
  就在文物認定期間,曾有20多位當地居民寄發聯名信,希望老房子趕緊拆掉。好在2014年1月,西城區文委確認陳寶琛曾租住在靈境衚衕33號院。但就在即將獲得文物認定時,33號院的垂花門木雕突然被盜。這讓崔金澤非常痛心。
  崔金澤坦言,申請文物認定的過程並非一帆風順。原本這裡涉及到拆遷,並要建設一所學校,結果因為有文物需要認定,預算、方案都要改。崔金澤回憶說,西城區的區長王少峰曾找他詳細瞭解情況,並促成了他和西城文委的領導見面。這讓崔金澤心存感激。
  西城區文委民間提出獲認定為全市首例
  西城區文委主任孫勁松告訴記者,2009年,國家文物局發佈了文物認定管理暫行辦法,本市也隨即發佈了相關的實施意見。
  根據意見,此次陳寶琛居所不可移動文物的認定,首先是公民提出申請,西城區文委受理後,請了幾位專家到現場查勘,按照辦法,征求各方的意見,包括居民、管理使用人,以及專家等意見。因為是多方意見,所以這一過程較長。征求意見後,認可該處完好,具備保留價值後,還將進行公示,公示完成後,才正式發佈為不可移動文物。
  "民間申請有不少。"孫勁松說,西城區文委也接到過不少來自民間的申請,但目前走完全部程序的有2處。陳寶琛是其中一處,也是由民間提出文物認定完成的首例。
  對於市民申請文物保護單位最後認定的,孫勁松說,按照北京市的辦法,需要走完程序,但在文物部門去實地勘察或征求意見過程中,有時會遭遇居民不給開門等問題,如果不能進入勘察,整個程序也沒辦法走完,因此認定過程也比較困難。
  "只能通過我們文物部門做工作,最重要的還是文物保護意識的提高。"孫勁松說。
  陳寶琛舊居文物認定過程
  2013年3月崔金澤將考察結果整理成論文以及文物認定申請,遞交到西城區文化委員會
  2013年4月2日本報《末代帝師家住靈境幾號?》報道刊發
  2013年5月崔金澤的論文《緊急呼籲保護靈境衚衕33號末代帝師陳寶琛故居歷史建築遺存》在《北京觀察》雜誌上發表
  2014年1月西城區文委確認陳寶琛曾租住在靈境衚衕33號院,但正式認定未出
  2014年5月9日西城區文委發函,認定陳寶琛舊居為不可移動文物
  專家觀點名城保護需要輿論監督
  昨天下午,記者電話聯繫到北京市政協委員、北京市原文物局局長孔繁峙。
  孔委員對靈境衚衕33號院和37號院已經被列為文物保護單位感到非常欣慰,孔繁峙稱這樣的例子並不多。
  孔繁峙介紹,北京保護老衚衕既是保護文化名城的需要,又是北京解老城區人口的需要。過去,經常有名人故居被拆掉,令人非常心痛。
  民間有一些學者、專家、文物愛好者和普通人都願意保護北京名城。但是無可否認存在著一些困難,最大的困難就是開發與保護之間的矛盾。
  他認為,對於居住在老四合院里的居民,有些人為了改善住房需求願意搬遷,政府要採用多種辦法促進搬遷,有利於四合院的保護。空餘出來的老四合院老的、損壞嚴重的,要及時修複,完全不用拆除。
  四合院可以作為政府機構辦公使用,也可以恢複原貌允許普通人居住,但是不能穿洞打眼,大拆大建。
  孔繁峙說,《法制晚報》在推動這次文物認定的事情上做得很好,北京名城保護需要這樣的輿論監督。
  陳寶琛其人
  陳寶琛(1848-1935),曾任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1909年復調京充禮學館總裁,辛亥革命後仍為溥儀之師。
  1932年,陳寶琛專程赴長春探望試圖復辟的溥儀,呈密摺勸他迷途當醒。1935年3月5日,陳寶琛病逝於北京靈境衚衕寓所,享年88歲。
  文/記者崔毅飛蔣桂佳周超
(編輯:SN086)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j53ojtoa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